登录
栏目导航
 
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>>教学频道>>教研组建设>>语文组>>教研活动
2023.12.20教研活动总结
录入者: 袁秋静 来源: 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 2024-01-01

 以学促教共成长 砥志研思再前行

 冬日暖阳,求索在路上,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,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,20231220,冯仲云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了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创设”课题研讨”语文教研活动。

本次教研活动由袁秋静老师执教《只有一个地球》,陶珂老师执教《少年闰土》。《只有一个地球》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。“只有一个地球”,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洪亮口号,本文以此为题,采纳科学小品文的形式,通过列数字、举例子、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,从地球“美丽渺小”、“资源有限”、“不能移居”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学问,阐明白人类的生存“只有一个地球”的事实,教化我们要细心爱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漂亮星球,并以此呼吁人类应当珍惜资源,爱护地球。条理清晰,语言朴实、流畅,用词严谨,表达生动,饱含深情,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。

   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“抓住关键句,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”。如何落实阅读要素呢?袁老师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,即情境导入,初识地球的“唯一”,在这个板块,学生在观看太空视角看地球的视频后,对地球有了初步印象,相机出示课题,了解这一口号提出的背景,其次,初读课文,了解“唯一”的地球,自由读课文后,检查预习情况,感受地球的可爱。接着,再读课文,梳理地球“唯一”的内容,这部分内容是重点,通过抓住关键句,合并表达意思相同的段落,梳理了脉络,运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每个部分的小标题,再用关联词把四个部分的内容连起来即时课文的主要内容。最后,研读课文,感知地球的美丽渺小。学生尝试用批注的方法揣摩语句,感受地球是如此美丽渺小。而后联系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,激发同学们保护地球的意识,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    《少年闰土》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。本单元以“走近鲁迅”为主题,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,鲁迅作品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,所以必须借助资料,才能真正读懂课文。

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“借助相关资料,理解课文主要内容”,这既是对五年级上册“结合资料,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”这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,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观照。因此,针对这一语文要素陶老师做了相关的设计:一、通过课前预习,完成鲁迅名片,借助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及作者鲁迅,知晓鲁迅原名、笔名来历、籍贯、身份外貌以及主要作品,初步认识鲁迅;二、词句教学部分,对于部分理解有难度的词句,边检查反馈边点拨理解的方法,通过用现代词汇代替、找近义词、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理解有年代感的词语,这些方法在后续几篇课文的学习中仍会反复使用。

本篇课文也是很典型的写人的文章,课文充分契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“通过事情写一个人,表达出自己的情感”。作为写人的文章,归根结底,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整体感知闰土的人物形象,同时围绕人物形象探究第一自然段场景描写的好处。本文第一自然段用舒缓深情的语言,抓住环境的色彩以及人物的动作展现了一个淳朴、美好、机智、敏捷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,既与后文回忆的趣事相呼应,使文章结构更立体,也充分流露出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。因此第一课时教学最后一个板块为展开练笔,运用场景塑造人物,对“环境渲染、动静结合”的写法加以强调,并充分流露对人物的情感,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。

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切实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,构建“读写共生”的语文课堂是重要的途径。教学中,教师要立足单元要素,体现文本特点,契合学生的读写需求,引领学生发现、破解作者的表达秘密,并进行模仿借鉴、迁移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,从而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品质。这样的教学,以读导写,以写促读,读和写彼此介入,深度关联,共同延展,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。


    附件:
关闭窗口
打印文档
主办单位: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  苏ICP备05086717号-1
地址:常州市武进区横玉路268号   电话:0519-88495222
技术支持: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 访问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