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栏目导航
 
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>>教学频道>>教研组建设>>语文组>>教研活动
2023.12.7教研活动总结
录入者: 袁秋静 来源: 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 2024-01-01

思行并进  聚势赋能

2023年12月7日,冯仲云小学语文教研组举行“基于‘经·开好课’建议下的‘30+10’语文常态课的常规落实”教研活动活动
,本次活动由钱笑贤老师和王燕老师分享对于“30+10”语文常态课常规落实的思考。

 “30+10”课堂教学模式,就是把原有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为两大块:30分钟内,教师可进行知识讲述、组织讨论、引导赏析等群体性教学活动;剩下的10分钟,老师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集体教学活动,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熟悉知识,并配合一定的练习,这时老师可以进行专门辅导、提优补差、解疑答惑等工作。

 其实,构建这一教学模式,旨在促使一线教师精选教学内容、简化教学目标,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,更为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,进一步彰显“轻负优质”的办学宗旨。我们也在语文课中也努力践行“30+10”的课堂教学模式。为了能在30分钟内有效完成原来40分钟的教学任务,大家一致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:

1、变“教会”为“学会”。30分钟要求完成原40分钟的教学任务,对于老师来说必须改变教学观念进而改变行为模式。要求教师将原来40分钟中所讲的无关紧要、可有可无的语言省去,将原来设计不简洁、提问不科学、交流不明确等教学环节粗糙部分得以改善,浓缩而成精华,在30分钟的师生“教”与“学”互动教学的有效时间得以实施。讲得多,并不代表学得多,实践证明老师唯恐讲不到,学生学不会,就进行“满堂讲”、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是低效的,学习还应是学习主体自我实践的结果。教师如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“学习练习”的机会,“教”得精简,学生“学”得充分,“练”得巧妙,学习力自然获得提升。在“30+10”的课堂上,彻底改变了过去老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,改变了唯恐哪一点讲不到,学生就不会做的满堂灌的旧模式。

2、变“师本”为“生本”。30分钟师生互动教学时间内,老师的“教”开始有意识地围绕着学生“学”来设计与实施,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的“教”与学生的“学”有机整合,教为学服务。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的学习任务来贯穿,以问题为中心,充分体现了“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”的新课程理念,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、辅助者。这样的课堂,由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,因而学习十分主动,注意力高度集中,思维活跃,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,因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。学生在课堂上显得阳光、自信,敢于质疑,乐于探究,勇于表达,学生在课堂上能真的动起来了。

3、变“课课糊”为“堂堂清”。“10分钟”的课堂练习,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、研究学生,根据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必须在当堂能够完成的作业。下课铃声一响,最好全部收上来。教师及时批阅,把有错的个别同学作个别辅导,尽可能做到“堂堂清”,力争做到让作业不成为师生共同的负担,让“堂堂清”的意识逐渐转变为教师的工作方式,改变过去“明天再说”这种不能及时批阅,不能及时反馈,学生带着夹生饭走进新课堂,造成新知识再次消化不良以至厌学的恶性循环。至于家庭作业,教师则更多是布置一些学生喜爱的分层式、拓展性、开放性的校本作业。

4、变“讲完了事”为“教后关注”。“10分钟”的课堂练习,给老师提供了发现问题、补差培优、反思提升的一片沃土。当老师真正能改变满堂灌、满堂讲的行为模式时,才会发现这10分钟的可贵。首先是给自己的心灵及大脑一个时空,你才有余力和时间真正目睹学生当堂作业的情况,疑惑在哪里,疑难在何处,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?对此均可以指导在当下,同时还可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,学习技能方法的指导,并及时进行培优补差。另外教学相长,关注学情正是反思自我的最好时机,以生为镜,进行反思,利于及时调整后续教学。长此以往,老师将养成密切关注学情,随时反思自我的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。

学无止境,研无止境。“30+10”的教学模式的提出,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,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,也是为了让学生能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,从而爱上自己的母语。


    附件:
关闭窗口
打印文档
主办单位: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  苏ICP备05086717号-1
地址:常州市武进区横玉路268号   电话:0519-88495222
技术支持: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 访问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