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栏目导航
 
沿着名师的足迹前进
录入者: 王燕 来源: 本站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 2015-12-18

 

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,没有娓娓动听的讲述,没有热热闹闹的一问一答,而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读书思考,让学生的读书实践活动贯穿课堂始终。

于老师以""为主线的教学,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,具有以下几个特点:

一是目标的明确性。

从整体看,于老师为每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了一个大的目标,这个大目标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四个字:自能读书。从部分看,每个读书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:一读旨在疏通课文,感知内容;二读旨在巩固初读,引发思考;三读旨在强化训练,积淀语感;四读旨在加深感悟,深化情感;五读旨在引导迁移,形成能力。

二是内容的整体性。

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之下,训练内容具有极强的整体性,可以说是于老师课堂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。正因为于老师注意了训练内容的整体性,内容中所蕴涵的优美的语言因素和丰富的情感因素感染了学生,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,带来了训练的整体效应,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
三是过程的层次性。

于老师紧紧围绕训练目标,依据层次性原则,对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语言训练:第一、二步是感知性读,触摸感知语言;第三、四步是理解性读,感悟积累语言;第五步是迁移性读,内化运用语言。这样的教学,既环环相扣,又层次分明,学生能够拾级而上,逐步深化。

四是方法的实用性。

在课堂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,教学方法是受制于且服务于教学目标的。在教学实践中,我们一方了必须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,以便吸引学生注意,调控学生情绪,激发学生参与;另一方面,我们又不能只是一味地讲究方法的变化而忽略其他因素,或是在一招一式上煞费苦心、大做文章,陷入"摆花架子"的误区。对此,于老师的教例颇值得借鉴。在他的课上,学生为什么会读得那样津津有味?是于老师营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。我想,千方法万方法,再没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亲身经历读书实践活动更好的了。

可以这么说,"紧紧抓住学生的读书实践活动不放,让他们在读中历练语感,在读中陶冶情操,在读中获取能力,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",这就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学特色。

从于老师的课中我学到了很多,比如新课导入艺术、用词造句的艺术、课堂练笔的艺术、阅读指导的艺术。

下面,我就结合于老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堂课来谈谈用词造句的艺术。

造句,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、最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。但纵观教学现状,不少教师对造句训练仅仅满足于词语的正确运用;更有甚者,竟要学生抄范句、背例句。这种应试式的造句训练,削弱了造句训练的整体效益,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培养。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中,用词造句的指导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是他教学思想、教学观念的充分表露,是他教学经验、教学艺术的充分展示。

一、启发想象,完善具体情境

有些词语,由于学生生活缺乏相关情境,或生活情境未与相关词语构成联系,如果直接让学生造句,他们往往感到困难。对此,于老师往往给学生提供情境的一部分,让其想像补充,完善情境,并用上相关的词语。

二、引导回忆,活用生活情境

就一般情况而言,课文要求造句的词语,学生生活中都有相关情境。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,相关的情境往往难以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,因而造句多还感到无话可说。对此,于老师常用的方法是沟通词语与生活情境的联系,引导回忆相关情境,进而运用词语描述情境。

要二年级学生用"管理"造句,是比较困难的,但经过于老师的指导,学生却很容易掌握。其原因就在于,于老师善于把造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起来,先引导,由本班的图书管理员的职责,抽象出了"管理"这一词语,进而由"你们的家长是干什么的",引出家长的职业和他(她)的职责,这就使用"管理"造句变成了用"管理"介绍家长的职业和职责。这样引导,能有效地沟通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,沟通生活库存与言语实践的联系。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,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。

三、多向开拓,创设现场情境

语义抽象的词语,直接让学生造句比较困难。对此,于老师注意运用课堂,随机创设情境,再让学生造句。

四、逐步引导,描述多样情境

在课堂教学中,于老师还注意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情境、图片情境、延伸情境,寻求其与造句训练的联系,让他们在具体理解词义和词语运用基础上,寻求词语与诸多情境之间的有机联系,让学生对课堂情境进行观察、描述,用上所给定的词语。

于老师的课,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,每一次学习,都会有新的体会。我将继续沉浸在这愉快的学习中,不断努力提升自己,争取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。

    附件:
关闭窗口
打印文档
主办单位: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  苏ICP备05086717号-1
地址:常州市武进区横玉路268号   电话:0519-88495222
技术支持: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 访问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