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栏目导航
 
诗意语文课堂的魅力
录入者: 袁秋静 来源: 本站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 2015-12-18

横林中心小学   袁秋静

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活,让我对语文的爱日益深厚。我深深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感动,更是一种快乐;是一种修养,更是一种气质。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感动,体验生命成长快乐的乐园呢?我对王崧舟的诗意语文颇感兴趣。为了取法乎上,得乎其中。后来,我有幸拜读了王崧舟的《诗意语文》和经典课堂实录,他那荡气回肠的《长相思》,凄凄惨惨的《二泉映月》,安安静静的《鱼游到了纸上》,让我在欣赏之余总有众里寻它千百度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。9月,我又有幸拜读了王崧舟钟声愁眠的《枫桥夜泊》,《枫桥夜泊》的精美大气,更让我如沐春风!.细细品读后,感受多多,获益多多!

第一感受是震撼!震撼于诗意语文课堂的大气。

诗意语文课堂是文本文化独特解读有效整合的大气课堂。课堂实录《枫桥夜泊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,阅读之中只觉是一种享受,一种美美的诗意享受。王崧舟老师的这一课犹如一幅徐徐展开又徐徐卷起的画卷,又如一篇优美的倒叙式的文化散文,它不仅吸引我们走进了诗歌《枫桥夜泊》的意境,分享了诗歌特有的意蕴;还让我们饶有兴致地欣赏了中国一千多年的钟声愁眠文化,感受了经典文化的独有魅力。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,千年的经典文化之旅!享受之余,我不禁震惊于课的丰实与厚实,震惊于课浓浓的文化与浩荡的大气,震惊于王老师对文本文化独特的解读与有效整合!

王老师底蕴深厚,解读文本有独到的功力。他解读文本,不是就文本读文本,而是细察文本内涵、还原其本源,从文化的角度拓展文本外延,超越文本。诗人张继留下的诗歌不多,收入《唐诗鉴赏辞典》中仅《枫桥夜泊》一首。这首诗共28个字,诗的前两句意象密集,落月啼乌寒霜江枫渔火愁眠,包含了6个意象,形成浓郁的的审美情境。后两句只写一件事:卧闻寒山寺钟声。意象集中于钟声,其意境疏朗空远,愁绪更加浓厚悠长。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之所以家喻户晓,之所以能奠定张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,是因为张继把钟声写进诗里 ,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,成为一种愁眠的文化意象,这是张继的创造。在张继同时或之后,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声,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,更不用说只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。(《唐诗鉴赏辞典》)历代文学评论家及我们读者大多认为愁眠即诗眼,而王崧舟老师解读时则独具慧眼,抓住了《枫桥夜泊》这一特有的文化意蕴,把视角落在钟声上,既抓愁眠,更抓钟声;并以此诗钟声为源,精心收集了唐朝以来历代文人描写钟声愁怀的诗句,进行钟声愁眠文化的有机整合。课上以钟声为主线,由钟声引出并以此为着力点铺张开去,使学生在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,不仅感受到愁眠的意境,走进了诗人的生命世界,更体会到钟声的温暖,享受到经典文化千年钟声的魅力。整节课钟声悠扬,情思流动,纵横变幻,具有寂然凝虑,思接千载,悄焉动容,视通万里的奇丽浪漫之美。胸有诗书气自生,人如此,课不也如此吗?于是一节丰实、收放自如、令人荡气回肠的千年钟声,千年经典文化的大气课堂便生成在我们眼前,令我们震撼!

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啊。走进名师,享受诗意语文.要学习的不是王老师上课的形式,也不是他如诗画般的语言,学的是他对语文教学的爱,学的是他居高临下解读文本的功力。厚积薄发,才能以动情的语言,丰富的感情,传达作者的情思,从而感染学生,课堂才能成为老师、学生、文本对话的诗意课堂。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要求我们多读书,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。

第二感受是向往,向往诗意语文课堂的生成

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,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的回归。王老师曾经说:“我喜欢诗意语文课堂,喜欢它浓浓的语文味,喜欢它流淌的文化,喜欢它精彩的生命对话,喜欢师生与文本对话时那飞扬的激情和如诗如画般的语言,更喜欢诗意语文课堂那美如苏州园林般的课堂结构。”

诗意语文告知我们语文老师,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须臾不可分的统一体。语文学习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和感情,在此前提下的知识教学、技能训练,才会有情趣,见实效,才真正有语文味。语文味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语文性,也在于教学方式的语文性。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老师,应该是一个拥有爱的人,爱学生、爱语文教学,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,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来上每一堂课。应该是一个底蕴深厚的读书人,如王崧舟在总结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中所说读行天下,有境界自成高格。应该是一个感官敏锐的人,对学生、对文字、对课堂、对自己的内心,都应有一种敞亮的敏感、烛照的直觉。对学生,要敏于倾听其心声;对文字,要敏于捕捉其意蕴;对课堂,要敏于把握其氛围;对自己的内心,要敏于观照其灵光乍显的智慧。

冰心说,有了爱,便有了一切。希望能有一天,我也能成就拥有自己特色的诗意语文,诗意地栖居于课堂,成就自己的诗意人生!正如王崧舟所说: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,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,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居!

    附件:
关闭窗口
打印文档
主办单位: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  苏ICP备05086717号-1
地址:常州市武进区横玉路268号   电话:0519-88495222
技术支持: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 访问统计